尽管央行本周低量正回购,但由于到期量较少,本周公开市场仍重返净回笼。据交易员透露,11日,央行开展了100亿14天正回购,利率继续为3.70%,虽较周二缩量,但由于本周到期量缩减,本周公开市场重返净回笼50亿,结束了此前连续4周的净投放。
近期多信号释放出定向调机构政策仍是主线,打消了市场大幅宽松预期,近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已显露紧张态势,资金拆借难度增加。达沃斯论坛上传出中国8月M2增速仅12.8%,放缓至5个月新低,在控制范围之内。受此影响,昨日股市下跌、债市也小幅调整。
国泰君安研究所债券团队11日指出,狭义流动性收紧可能是M2下降的主因,同时带动银行间资金面趋紧。原因在于,在股债资产切换背景下,货币基金规模增长放缓,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速大幅下降,带来M2收缩。
“此外,尽管7-8月外贸顺差创新高,新增外占回升,但由于央行对汇率干预下降,美元升值趋势下企业主动结汇意愿回落,导致7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减少2亿,预计8月仍维持低位,央行通过外占投放基础货币下降。”国君指出,财政信贷支持力度下降,在5-6月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加大支出、定向降准降息和PSL等带动经济反弹后,资金支持投放力度下降。
从9月公开市场到期量来看,正回购到期量较少,本周也因为到期量仅为200亿而实现了被动净回笼,但仍加大了市场对资金面偏紧的预期。
国泰君安指出,9月正回购到期仅为600亿,较8月下降1500亿,央行本周净回笼释放中性信号;3季度末银行季末考核、理财回表压力等同样对短端流动性造成冲击风险,资金面趋紧延续。
--------------
李克强11字定调货币政策滴灌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后续货币政策定下了基调:稳定总量、定向调控、强改革。这11字体现在李克强同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时的谈话中。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这11字。
首先是稳定总量。李克强称,因为池子里货币已经很多了,我们不可能再依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
今年上半年,两次定向降准为相应的金融机构提供了资金支持,在货币供应总量得到稳定的同时,数量型定向工具也已用到极致。上半年末,农户贷款余额5.06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547亿元,同比多增1043亿元。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在两次定向降准之后,“三农”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确实有所增加。
李克强对于稳定总量的政策是肯定的。他称“因为不是扩总量,而是调结构,所以是可以持续的”。
因此,从稳定总量的角度考虑,学界对于后续全面降准的期待只能是“水中月”了。
其次是定向调控。在上半年两次定向降准之后,央行于8月27日宣布定向降息。李克强在强调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也指出在稳定总量的同时要进行结构性调控,也就是实行定向调控。
对于定向货币政策,李克强形象地表示,“对那些需要支持的企业、产业,它口渴了,我们还应该给它点水喝,这也谈不上是刺激,但要把这杯水给企业喝,还需要改革。”
定向价格工具的使用将是后续货币政策的重要看点。稳定总量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在宽信贷的数量型宽松空间已遭压缩后,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应在价格型工具上。因为价格工具进行资源调配的效率更高,也是打通短端利率向中长端利率传导、再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重要通道。
业界专家认为,后续将更多地动用汇率、利率、抵押补充贷款(PSL)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价格工具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降,棚改、小微企业甚至是首套房贷款都有可能是定向降息的受益者。
第三是强改革。李克强指出,在运用货币政策的同时要进行金融改革,比如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发展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同时,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努力控制和降低企业的杠杆率。这些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持续产生效果以后,对于控制总量、防范风险都会有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关键性作用。
据悉,由央行牵头的“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案”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中,即将出炉。其中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是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贷款利率已经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存款利率仍在管制之中,这种局面会导致利润流向金融企业,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尴尬局面。因此,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才能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汇率和资本市场改革也需要提速,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最后,虽然货币政策11字的滴灌术已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就没有看头了。相反,在今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将更加考验央行的调控智慧与调控艺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证券日报)
货币政策仍会定向降准降息
近日,欧洲央行出乎意料地降息搅动着全球资本市场。中国货币政策是否应该随之全面宽松?市场上对此争论的分贝也随之加大。专家指出,中国目前尚难以全面降准降息,“稳健”、“定向”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将是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恰当选择。
尚难全面降准降息
欧洲央行(EBC)向全世界公布了最新的降息决定,将所有利率全部降低10个基点,同时出台了一揽子资产购买计划。由于此次降息力度超出此前市场预期,欧元兑美元汇率一路跌至1.29以下。
在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出口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欧洲央行此次降息又一次引来中国降准降息的呼声,有观点认为,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应使用“降税、降息、降准”的办法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有市场人士表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接连放松货币将冲击中国的金融稳定,宜采取相似手段加以缓冲;也有金融机构预测,随着稳增长预期的强化,全面降准降息将被提上日程。
中国是否会全面降准降息?“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制定要与本国经济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财税体制、增长动力、金融市场机制等经济环境要素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相比又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的总基调,不会出现全面性、大幅度的降准或降息。”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品安对本报记者表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做了较好的权衡,全局性宽松不利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下半年“定向支持”及“结构性放松”仍是主旋律。
货币“大开闸”不会出现
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国内广义货币余额(M2)达11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国内资金存量巨大、增量适中,货币政策“大开闸”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中国不会出现激进的货币政策,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西方失业率高企,部分欧洲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中国经济增速虽有回落,但基本面仍然较好;其次,我国的货币存量、增量、存贷款总额、投融资增长等关键指标均处于适中位置,货币政策不宜大幅波动;最后,政府总结了过去货币政策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通过定向宽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意图十分明显。”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彭兴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专家普遍认为,调整经济结构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远比全面“放水”货币来得有效。货币政策的选择应该服从于这样的形势。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定向发力,最终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才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应有的表现。”彭兴韵说。
货币政策仍将定向发力
央行日前发布公告称,将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一决定不仅是定向降准降息政策的最新体现,更是对货币政策依然“稳健”的一种预示。
“应该看到,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渐恢复,贸易顺差强劲增长,企业经营利润有所修复,这些都表明我国整体经济依然处于良性增长状态,不存在明显的经济下滑和通缩预期。因此,欧美那种强烈的积极货币政策在我国实施的基础并不存在。”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刘程对本报记者说。
刘程认为,中国当前的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既要淘汰落后产能,又要扶持新兴产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它们代表着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还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力军,所以适度、定向的货币投放是十分恰当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全面宽松带来的资本过度集中,才能将资源导向新兴部门和中小微企业。
货币政策定向发力将把钱用在刀刃上。专家指出,定向降准降息的实践证明,资金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流向了真正需要的地方,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网)
货币政策已从“紧平衡”向“松平衡”转变
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通过改革强化预算硬约束,坚决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真正打造“阳光财政”,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毋庸讳言,面对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在转型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经济爬坡过坎、固本培元、行稳致远。可以看到,在7月全国信贷数据断崖式的下跌背景下,市场对于8月信贷的预期似乎并不乐观。在笔者看来,四大行信贷增速放缓反映出银行惧贷、惜贷的特征。可以看到,随着上半年信用风险的扩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升趋势的加剧,银监会半年会议业已明确将风险监管从重点防控转向全面防控,除了先前的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都已经成为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银行放贷意愿低企的主因显然并非贷款需求疲弱,而是银行积极“去除风险”。但是,扭转风险需要时间。
根据数据,2014年上市公司中报中有1494家公司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呈现负值,超过沪深两市公司总数的一半,其中,有1124家公司中报显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不仅仅是上市公司,非上市企业也面临“钱紧”的困局。而企业现金流紧张将对企业下一步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阻碍,而银行因风险上升已经普遍惜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企业不因现金流断裂而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受阻,需要宏观调控部门拿出有效办法。如果生存环境恶化,必然重挫中小企业规模扩张信心。
但值得肯定的是,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经济结构调整却有加速的迹象。8月汇丰服务业PMI从历史记录最低点涨至54.1,创2013年3月来新高。此次服务业PMI的大幅反弹表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仍在加速推进。在2013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之后,中国朝“服务大国”的转型趋势已经越来越明确。今年以来尽管外商直接投资(FDI)整体走低,但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一直在增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中国市场朝服务业转型的认识已经达成一致。而且现在制造业日子确实难过,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8%,而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6%。虽然银行业畸高的利润与金融市场垄断的现状有很大关系,但这依然反映出服务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明显超过制造业。当前的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经济结构的转型却在加速推进,在这样的重要关口,企业、产业乃至地区经济的重新整合在所难免。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已从“紧平衡”向实质的“松平衡”转变,而且从宏观环境来看,这一趋势日益明显。央行日前已经祭出了定向降息的大旗,8月27日对部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正如专家所言,此次定向降息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正从年初以来的注重数量向注重价格转变。可以预期,如果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疲弱的情况未得到好转,央行定向降息的范围还将会扩大。从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将是下一步定向降息覆盖的领域。(证券时报)
转载自:东方财富网
- 上一篇:国家支持前海金融创新
- 下一篇:全球围攻人民币升值 央行政策失灵